在经历了两轮的比拼和较量之后,911制品厂麻花有5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了4月29日举办的第15届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的复评活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他们在此次评选活动中一路走来的心得体会,来了解创新给孩子们带来的别样体验,并预祝他们能够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2017年4月15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精心制作的实物和演示文稿来到了明日科技之星的面评现场——上海理工大学。
在面评时,我向专家展示了我的发明,并现场表演了使用方法,在回答专家提问时,我从容不迫地阐述了我自己的观点,并接受了专家提出的改进意见。在答辩过程中,我发现我自认为不错的项目在专家面前并不是想象中的无懈可击,和别的项目比起来甚至有些自渐形秽。通过专家的指导,我意识到了要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发现原先没有发现的问题,精益求精,深入探究。最终,我通过了面评环节。
这个周末,我前往上海大学参加了复评&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综合素质测试。
在上午专家面对面咨询互动环节,我向专家阐述了设计思路,演示了样品实物,专家对我的项目表示肯定,并对项目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建议,通过专家的点拨,我明白了“创新来源于生活,科技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下午是科学探究实践能力测评,参赛选手要运用考场提供的透明胶、铁丝、泡沫板、棉线等材料搭建一个篮球架模型。评判的标准包括篮球架模型的稳定程度、设计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外形的仿真度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篮球架模型终于建成了。我的总体感觉还不错,希望可以闯过这一关!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参加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获得了许多心得和体会,对日后研究的展开很有帮助,这就够了。
丁一楠
在今年参加的第15届明日科技之星比赛中,通过网评及面评两个环节,我最终进入了复评阶段。复评分为咨询与手工创意制作两个方面。其中,创意制作环节考验我们平时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这次比赛要求我们制作一个篮球架。出题组给我们的材料非常简单,只有两块泡沫板,一小段钢丝以及一些线。但却有一些比较刁钻的要求,在不能用尺的前提下,使高度为“25厘米左右”,同时尽可能的仿真。这对我们平时的仔细的观察与积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过正因为如此,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让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结束时我对这次的篮球架没有加上旁边的副支架感到有点遗憾。同时也从副支架的遗漏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平时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还不够细致。
这次的比赛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体会:再平常的东西,如果不用心,就会忽视身边的知识;如果不注意积累,科技创新也会是一句空话。要想在创新科技的路上走得更远,一定要多留心,多观察,多积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顿量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的评选活动。通过网评、面评和复评多次评审活动,让我明白“创意来源于生活、创新来源于实践、坚持到底”的真正含义。我从生活中寻找创意,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经过多次分析比较终于把初稿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要做实验和写论文。课余时间,我便会到工程训练中心去做实验,通过反复的修改,完善了实验成果。最后,仔细查找资料,撰写了论文,这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面评那天,我在与多个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研究课题还有很多的不足,这也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复评,让我明白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最后,要感谢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这次活动也会成为我在华育学习过程中值得珍藏的回忆。
万柯宇
4月29日下午,明日科技之星复评环节缓缓落下帷幕。在明科一系列比赛中,我既有挫折又有收获。在面评环节距演讲1小时,U盘里的PPT文件突然损坏无法使用,我冷静地重头做起,最终赶在演讲前顺利完成,并进入复评。这个小意外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让我懂得在任何意外情况下,都必须保持镇定。复评的能力测试则考验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虽仍不知最终结果,但这次比赛不仅使我的创新、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也告诉了我探索科学智慧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有人说,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达到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我想,每一个小创新家的理想大概就是发现科学的未知领域或有项伟大发明吧,所以我们会一直追随那个方向,奔跑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张馨月
2017年5月16号,我参加了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的第15届明日科技之星的比赛。我们组大约有10个同学,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每个同学都需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项目。我排在第一个,讲完后,马上就感觉很轻松。然后我非常认真地听了我们组其他同学的项目,哇,都非常厉害,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一个同学研究扫地机器人的模拟算法,他应用了阿基米德螺旋型算法,感觉超级高大上。虽然最后我也没有怎么听懂,但我还是非常膜拜那位同学。 还有一个同学研究2048游戏,他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一个玩家必杀技,让我顿时心里痒痒的,想向他讨教一番。
在整个比赛过程,从同学精彩的讲解,专家到位的点评,让我学到了很多,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刘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