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小矮人”在“魔法学校”
蒋育韧
从2012年开始,毛衣月以胡思乱想的天分晋级了“七个小矮人”,这个连扫帚都要自制的魔法学校叫DI,七个小矮人在乱糟糟的工具房里做自己的童话,先后出品了斗蛋、羊驼Temple Run和Dear ear hear,从上海走到全国一直走到了世界的舞台。
DI, Destination Imagination! 在孩子们心里是个真正的梦想。他们从一无所有去寻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在奇思怪想里编织故事,穿着废报纸做的盔甲,橡皮筋编结的舞蹈服上场表演,同时还要无比精确的实现物理装置的操作,用A4纸和双面胶做最长的延伸,叠加结构承受最大的重量,各种动力小车的准确到位,用真正的科学和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梦想。
这不是他们习以为常的考试,他们用自己的表达完成了课题,艺术的美丽衬着科学的魅力紧紧的抓着小矮人的心,DI学习是这样的美丽。
小矮人从来就是单打独斗的,一个人背书,做题,考试,这是他们被社会接受的方式,孤独地。DI魔法学校没有英雄,他们是整体。小矮人们深深地依赖者对方,大娃的语言,二娃的美术,三娃的手艺,四娃的经验,五娃的操作,六娃的理论,七娃的表演。如果可以选择第一身份,他们都会说自己是DI 队员。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舞台,辛苦和成就,失败和喜悦,团队是这样的美丽。
今年,小矮人团队开辟了新的领域,艺术表演类,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星空下的梵高和向日葵,取得了上海赛一等奖、达芬奇奖;亚太区一等奖、即时挑战第一名和全球第七名的好成绩,我们为你们的勇敢喝彩,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经验一点一滴积累。
华育,上海初级中学里创新的先锋,不仅有理科的荣耀,因为你们又添上了科学艺术的华彩。挑战是这样的美丽。
去想,去做,去实现。Destination Imagination!
注:“七个小矮人”指DI组队需要7位同学。
“魔法学校”主要活动教室在B409和B408,里面有各种原材料和零件,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造梦工厂”!
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毛衣月
这一次的DI竞赛是我初中阶段最后一次参与,然而一向擅长表演的我这次只被分配到了一个“小黑衣”的角色。从昔日的目光焦点到现在的无人关注的变化一度使我感到自卑与痛苦,然而我很快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幕后工作者的重要性——即使不似主角一般光鲜亮丽,我也要为这个集体付出自己的力量。
身为这次比赛长期题部分的编剧,我对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了解相当透彻。于是在每一次的排练中,我都会对主角们的表现进行记录并利用自身的表演才能对其进行修改。从一句话的语调,到一个眼神的交流,再到一个动作的幅度,我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光芒换来了我们团队一点一滴的进步。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仅仅希望受人瞩目的小孩子,我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似太阳耀眼的星星,也可以用自身的微光为团队增添一份光亮。
另外,身为一位初二的队员,我是队伍中的大姐姐。所以我也会克制住内心的情绪鼓励大家,战胜了自己原本内心脆弱的缺点;在有制作任务时也会主动担当起责任给学弟学妹们做一个榜样。原来即使是舞台上的一个小人物也能为团队做出贡献。我懂得了把队伍的成长作为自己的快乐的团队精神。
我想对顿滨说……
宋鲁军
2014DI全球赛的硝烟逐渐散去,家长们也逐渐从紧张、兴奋、焦虑的情绪中平静下来,这时,我想对DI说几句话。
首先,我要说的是感动,这种已经很久没有真实浮现心中的感觉,在这一年多的“DI时间”中,不断触动着我的心弦。我感动的是,孩子们为实现默契配合、无缝衔接,连续十几个小时训练而不喊一句累;我感动的是,当队员出现失误,其他队员马上安慰,没有一句责备;我感动的是,带队老师放着家里两个宝贝不陪,带着孩子们日以继夜在学校奋战。帅帅的“小马哥”不陪家人,却陪着一群小屁孩当孩子王。这些画面,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但社会的磨砺却让我们逐渐失去激情,不再纯真,也失去了这些可贵的品质:团结、互助、奉献。而这就是DI比赛所要求的:向着目的地,齐心合力完成目标!
其次,我要说的是感激,说真心话,很多家长可能和我一样,最担心的就是参加DI集训会影响孩子学习。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很快让我们打消了顾虑。为了不影响学习,孩子们在比赛和训练间隙还会拿出作业本争分夺秒的补上几笔作业,甚至去美国比赛时行囊里都塞着几本作业。为了节省比赛成本,他们会把平时不会多看一眼的废纸箱、破轮胎都收集起来做道具材料。渐渐地,我们发现他们更愿意自己动手做事了,也更能接受他人建议了。DI让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克服困难,知道了成功不是路上俯拾即是的石子,没有艰苦的努力、挥洒的汗水甚至是泪水,胜利女神是绝不会打开她的大门的。同样,“DI时间”,也让我们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失误时的懊恼、失败的苦涩,也让我们欣喜地看见孩子不断成长、成熟,让我们如何不感激。
最后我要说的是难忘。孩子们的DI生活告一段落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同样,对家长来说又何尝不是,从未离开过身边的孩子,第一次背上行囊离家千里甚至万里之远,那份牵肠挂肚,那份忐忑不安,全都化为微信群中满屏的对话,孩子们在外打比赛,家长们在群里摆龙门阵,倒也让一群原来不相识的家长成了好朋友,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比赛结束了,孩子们又开始各自的学习生活,希望他们在以后的路上,还能像DI时间一样,团结奋进、不断进取,祝911制品厂麻花DI队再创佳绩。
难忘的顿滨全球赛
宋鲁闻宇
作为一名老队员、队长,这是我在初中阶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DI全球赛。比赛本身充满乐趣,而主办方组织的小活动也是其乐无穷。DI,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场四天四夜的国际文化交流派对。
长期题的比赛,我们将“梵高割掉耳朵”的原因改编为遭到了森林里蜜蜂的叮咬,并在故事中融入了《自画像》、《向日葵》、《星空》等多幅梵高名作。比赛开始前,幽默的计时裁判头戴夸张的帽子炒热气氛,台下的裁判更是各种奇装异服,或是把头发蓬起来,或是在头上插了好几支用过的画笔。裁判问我们是否准备就绪,全队七人用响亮而整齐划一的口号回答并开始了比赛。每个人拿好各自的道具,十几秒的时间便在舞台上放置起了所有的布景。演员开始了绘声绘色的表演,我们的剧本,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都请教过美国老师Rebecca,细细斟酌,地道而不随意。主角金震鸿的发挥比以往的任何一次排练都精湛,演出了梵高作为艺术家怪异而滑稽的特点;魏名湖身着特制橡皮筋舞蹈服,表演舞蹈将活力传染给了裁判与观众;我表演医生Gachet(梵高作品中真实存在的加歇医生!),在我听到裁判的笑声,看到他们的笑容与惊叹时,我就明白成功了;而掌控幕后的崔紫云,辅助的“小黑人”毛衣月、张佳澈,负责投影与卖萌的周书涵都在时间上精准地与演员配合,让表演顺利进行。所有人都为了这个赛季最后的表演而卯足了劲。唯一的遗憾在于哥德堡装置。哥德堡装置是利用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达到最后的目的的装置。我们的装置高一米半,运用了各类机械结构,有勺子做的螺旋滑轨,重力触发的对接桥梁和精准校准的转盘,从制作、校准到完成共用了一个多月。然而在比赛时,由于队员失误,导致其中的第二部分提前触发,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自选项目打分过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最后的成绩。
赛后的应答环节非常有意思,我们详细地向裁判们解释了哥德堡装置的设计。为了证明我们的装置能成功,我们还重新启动了装置,获得了裁判们的肯定与赞扬。虽然成绩打分已经结束,但装置获得了裁判的好评。对我们而言这次比赛留下了遗憾,但大家都在互相配合,享受比赛,获得快乐和成长,这正是DI的精髓所在。
比赛之余的交换徽章是DI的经典活动之一,不同国家地区的参赛者带着各式各样的徽章来到“交换集市”,寻找喜爱的徽章用已有的徽章交换,或是将自己的徽章放置在一大块毛巾上就地“摆摊”。说来惭愧,我交换的第一个徽章,是他人主动找我换来的。正当我走在“店铺”之间,不知如何下手时,一位马萨诸塞州的队员看中了我胸口的我们队自己设计的徽章,与我商量交换他们的徽章。直到徽章已在我的手心,我才反应过来。他们是抱着一种游乐与放松的心态参与这个活动,而我为何要拘谨不开口呢?将那枚徽章别在胸口,我学着那个队员,开始了交换。
我们的队徽设计得略小,纵使精美,也很难吸引眼球,因此交换的过程也更难。为了充分展现徽章的设计,我按设计将两枚徽章合为一组,给他们讲解我们的设计,用手指出每一个细节,费尽口舌,提高了交换的成功率。这样的交易很是辛苦,但当我们的设计收到了他人的好评,当别人明白了我们的精心设计而频频点头,当我们的徽章换来世界各地的徽章,数量不断增加,兴奋与满足自然就化解了疲惫。在交换的过程中,有种数学符号“派”的徽章尤为抢手,同队的队友之间也在比较它的数量。不知不觉,我也极其想要换得这种徽章。然而一“派”难求,又是一下午辛苦的推销与交换后,我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它到底有何珍贵?它既没有“14年顿滨”的标注,也没有非常特殊的设计。它确实是非常精美的徽章,但除此以外又与其他徽章有何不同?顿滨徽章,自然不缺外表精美或是设计精良的,那我何必为了一个而忽略了其他呢?我为何只专注于这一个呢?因为队友们对它的狂热?又或是我盲目的从众心理作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把视线放得这么窄只会增加自己的压力,还会错过更多可能更加合自己口味的徽章。放宽视线,豁达面对,才能有更多收获。也正是这样,我才能在面对最终比赛结果时坦然接受(全球赛第七名)。
我知道了,DI的意义不止是那个奖杯,还有它名字中的那个“创新思维”,更是每个人在这过程中的领悟与变化。创新与想像,交际与合作是DI最普遍与常规的收获,而每个人收获自己的见解、领悟和成长,这或许是DI对于每个人来说最珍贵的部分。我们这届的DI之旅画上了句号,它带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帮助,家长的支持,队友间的默契。此行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每个队员生命中珍贵的部分。
微小的变化
陈文
短短半年多的DI队的训练,小周同学深深爱上了DI这项活动,爱上了这个团队。我们虽然戏称自己是团队中打酱油的,但不知不觉的,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到一个良好团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正能量,有一些微小的变化在小周身上悄悄地发生着……
镜头一:开始关注文化艺术
小周是个典型的理科男,对文化艺术一向不太感兴趣。家长曾经努力引导,但成效甚微。吴老师的一句话(带孩子多体验艺术活动),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管用多了!自从参加了DI队,听音乐会、看音乐剧、赏书画展都变得津津有味,一本《梵高,原来可以这样看》更是来回翻看,他总想着能从中获取点灵感,为团队的表演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镜头二:和奥数竞赛班取舍
小周原来最爱奥数,参加DI队后,似乎把DI放在第一位置了。当DI的集训和奥数竞赛班的时间冲突的时候,他非常难以取舍。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他思索很久,征得老师同意后,终于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参加DI集训,奥数竞赛班的讲义和练习回家自学,不懂的地方再去请教老师。虽然非常辛苦,但因为热爱,也非常难得地坚持下来了!
镜头叁:第一次飞越重洋
因DI团队的出色表现,小周迎来了自己第一次的飞越重洋。临行前,家长各种忐忑、各种焦虑、各种不安,他却是超乎寻常的淡定。从自己参与整理行李、准备礼物、带上学习资料,随时报告行踪,尽心参加比赛、积极参与分享、体验当地文化,到精心为家人、老师和同学准备纪念品,这一切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完全超乎家长想象!
成绩是属于整个顿滨队的,但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对个人却是种宝贵的财富!还没完全从这次的喜悦和兴奋中醒来,小周已经在期待和憧憬下一次的顿滨之旅了!
交换徽章,乐在其中
周书涵
在美国,交换徽章是一项非常盛大的活动,我们非常开心得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朋友们交换徽章。
5月20日,我在KCEC和一位外国阿姨换到了我的第一枚徽章——一只正准备捕捉猎物的猛虎。有了这次的经历,我换徽章的劲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第二天中午,我换到一个有关游戏2048的徽章——这枚徽章马老师特别喜欢,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愿意和他换的人。
由于吴老师告诉过我“pai”的珍贵性,于是从这天开始,我一直为了“pai”而努力。“pai”有不同颜色,要集齐难度非常高。通常,有超过3个而不到10个“pai”的人都愿意换出他的“pai”,但是对于交换的徽章要求都很高。第一次,我先用中国区“中”、“国”两枚徽章换了一个穿蝙蝠侠衣服的小黄人。之后,我看到有一位有“pai”的人正在收集小黄人系列的徽章,正好缺我这个穿蝙蝠侠衣服的小黄人,我立即对她说:“This pin is a group with these pins,I want to trade this one for a pai.(这枚徽章和这些徽章是一组的,我想用它和你换一个pai。)”我本以为她还要纠结一会儿,没想到她立即说:“Sure!.Which one do you like?”我内心无比激动,选了闪闪发光的金色的“pai”。第二次,有一位美国的参赛队员看中了我的一枚龙的徽章,我有些不忍,就问他有什么徽章,当他把他的徽章布展开给我看时,虎皮纹的“pai”立刻吸引了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问他:“Can I trade for this pai?”居然又是一句“sure”!于是,我立刻和他交换了徽章。之后,我又换到了两个“pai”,成为我们队“pai”最多的人。
这次,我一共换到了52枚徽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换徽章的经验:
1、如果想要增加徽章的数量(用队徽换其它徽章),最好不要摆摊,要主动的和别人交换,特别是那个人数量很多的徽章。
2、如果想要提高徽章的质量,就应该摆摊,并把最显眼的徽章(比如“pai”、爱因斯坦等)放在中间,吸引别人的目光,等别人过来后再介绍你想换出去的徽章。
3、如果想要换pai,可以找有超过3个而不到10个pai的人,用自己觉得最好的几个徽章展示给他看,并稍作介绍一下。
这次换徽章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既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也提升了我的交际能力。从徽章上我还领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